星云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星云股份(30064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公司在产业链所处位置 公司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游,包含锂电池检测设备、储能系列产品、充电桩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检测服务等多种业务形式。 2、下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下游覆盖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消费及小动力锂电池、充电桩、锂电池检测服务等多个领域。 动力锂电池领域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有力推动、产品技术持续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不断提高等诸多积极因素的促进下实现了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整体处于恢复阶段,行业虽然经历一季度促销政策切换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但在新型电池技术推广加速和新型不断推出等积极因素刺激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根据中国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此外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实现新能源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电动化进程的重要组成,型丰富多样,技术持续创新,带动了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同步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产业优势。国外新能源市场同期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欧洲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2023年1-6月欧洲纯电动累计注册量同比上涨45%至93万辆;同时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otorIntelligence数据,2023年1-6月美国电动销量55.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0%。 未来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趋势下,随着麒麟电池、M3P电池、神行电池、4680电池等一批新型电池不断推广应用、新能源高压快充技术路线的确立以及充换电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预计未来新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也将带动动力锂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根据GGII数据,到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55TWh,动力电池产业将跨入Twh时代。 储能锂电池领域 在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是战略需求,提高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是必经路。但由于风力、光伏发电天然受到风力大小、光照强弱的影响,发电出力存在波动性且不易预测,因此为了维护电网稳定运行,对储能尤其是新型储能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同时,新能源保有量的增长和高压快充型的大量推出也提升了对快速充电的需求,通过储能+快充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对电网的功率波动冲击并充分享受峰谷电价差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将带动储能的需求。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3年1-6月,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8GW/18.2GWh,新增装机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电化学(主要是锂电池)储能凭借完善的产业配套、循环寿命长、建设工期短、转化效率高等优势,成为目前新型储能的主流技术路线。2022年2月,国发改委、国能源局颁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随着国能源政策的日趋明朗、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性能的不断提升,电化学储能将成为新型储能的主要发展方向。GGII数据表明,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延续2021年的高速增长态势,欧美、中国等主要市场多点开花,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700GWh,到2030年将超过2TWh,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消费及小动力电池领域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已逐步迈入成熟期,整体上保持平稳。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上半年我国手机产量6.86亿台,同比下降3.1%,其中智能手机产量5.07亿台,同比下降9.1%;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2亿台,同比下降25%;总体趋势与经济发展情况保持一致。根据GGII预测,未来几年的消费类电池需求将在5%-10%的区间内实现平稳波动,预计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2023年将达到51.5GWh。而在小动力电池领域同样保持发展态势。GGII预计2026年电动二轮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0GWh,锂电渗透率将达到70%以上。 充电桩领域 根据国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电动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规划建设目标,桩比基本达到1:1。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桩比基本维持在3:1附近,2022年达到2.5:1,而公共桩比在7:1-5:1区间波动,桩比整体尚处高位。并且其中现有充电桩多为充电较慢的交流充电桩,具备快速充电能力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数量较少,不能匹配未来持续增长的快充需求。2022年,我国新建成65.1万个公共充电桩和194.2万个私人充电桩,充电桩保有量也分别达到179.7万个和341.21万个,但预计仍不能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充电效率慢、充电设施少已成为影响当前用户购买新能源的主要因素一,因此建设具备快速充电能力的新型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条件一。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测到2026年底,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2,870.2亿元,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7.22%。 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大促进市场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需求。 3、公司所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所在的锂电设备行业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研发替代进而自主创新的转变。公司自成立初,通过不懈的研发努力,在锂电池检测领域逐渐实现了对美、日、韩等国进口设备的替代,并在十余年的发展中,确立了以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发展定位。当前,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推动了锂电设备市场的规模增加,锂电设备行业保持高景气度。未来,下游锂电池行业的持续发展还将继续助推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同时也对锂电设备厂的研发实力、产品性能、交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下游锂电池企业的带动下,锂电设备企业也保持同步趋势,帮助下游锂电池企业开发新产品、导入新工艺,促进行业不断发展。 公司发挥锂电池检测技术核心优势,积极开拓储能、充电桩、检测服务等相关业务。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光储充检超充站已推向市场,该产品可利用储能实现“削峰填谷”、可缓解电网负担、可实现边充电边给电池“体检”、可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未来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2023年3月9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福建省“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试行)》,对“光储充检”新一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规划及建设目标。2023年3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智能化改造升级直流公共快充站,在公交、城市物流、社会停场等领域试点建设直流双向充电桩,探索规模化网互动模式……有序推进‘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等。预计未来随着各地具体政策的落地,“储能+快充”的模式将得到快速推广。 (二)公司业务模式、市场地位及竞争状况 1、公司业务模式 公司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求进行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 (1)研发模式 公司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技术前瞻趋势开展研发的创新研发管理体系。公司新产品或新技术开发前,首先由市场部进行市场评估和客户调研,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和技术趋势进行立项;研发部根据立项材料开展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实时收集市场、客户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反馈信息,以保证产品及技术的领先性。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掌握了锂电池检测、储能、大功率电力电子测控等核心技术,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采购模式 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采购管理制度,并确保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应制度和流程。公司定期对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措施控制采购成本。当生产部门收到生产订单时,首先根据物料需求情况制定生产计划;而后生产管理部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由ERP系统自动生成申请单;最终由采购部通过ERP系统进行分单、下单,与供应商议价后签订采购合同。为满足客户采购周期要求,公司合理控制存货水平,进行适度库存安排。 (3)生产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检测系统相关产品,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计、开发和生产,所以产品间存在差异性,这决定了公司的生产必须采用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管理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也持续推进储能、充电桩等规模化产品的生产工作,将促进公司逐步从“定制化设备型企业”发展成为“规模化标准化产品型企业”。这些举措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进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4)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与客户直接谈判、参与招投标等方式获得订单。公司通过与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或机构合作,形成行业示范及引导效应,已在下游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公司立足锂电池智能制造领域,紧密跟随行业发展动向和技术变化趋势,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向参会者充分展示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能力,同时与参会的上下游单位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客户新动向和新需求,加强客户源开发力度。 2、公司市场地位及竞争状况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检测技术为核心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专业提供商,业务覆盖锂电池设备、储能产品、充电桩、检测服务等多个领域。公司以电池仿真测试、电池过程测试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向下游的电池制造企业及新能源企业提供电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以多年累积的锂电池测试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测控技术为基础开发储能变流器(PCS)系列产品及智能电站控制系统,现已自主研发推出了覆盖100KW--3450KW不同功率段,可应用于各类储能场景的储能变流器产品;同时与锂电池、储能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向电力企业、充电运营商等下游客户推广光储充检超充站系列产品;公司通过全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与下游电池客户深度合作,为下游客户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公司积极响应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通过参股公司开发充电站、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相关产品并向新能源主开展充电运营服务。 公司通过十余年在研发、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不懈积累,在下游客户获得了充分信任和认可,业务覆盖目前主流电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并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向储能及充电服务市场延伸。公司的技术实力同样得到国相关部门的认可,公司是工信部颁发的第一批“国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同时是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辆分标委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锂离子电池制造成套装备标准工作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参与起草了4项关于锂电池检测的国标准并均已发布实施。公司于2019年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凭借“新能源能源动力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项目,荣获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的地方标准“在用电动动力电池系统性能评估规范(DB35/T2110-2023)”已颁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在用电动动力电池系统的技术要求、检测条件及检测方法。适用于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检测,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在整不拆解、不改变控制策略条件下的检测,以及“电分离”后动力电池系统的检测。该标准的推广将为构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年检及后服务体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技术创新及行业可比公司 1、公司技术创新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9,079.7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9.92%。公司深入推进科创成果转化,加速技术专利落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536项(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407项,外观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67项。 2、行业可比公司 (1)Bitrode(BitrodeLimited) 必测(美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是国际领先的生产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的供应厂商一。主要研发、生产电池组、实验室检测设备及相应的配套系统。 (2)Arbin(ArbinInstrumentsInc.) Arbin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城,是一对储能装置(电池、超电容、燃料电池)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性企业。主要研发、生产电池和储能设备测试系统。 (3)Digatron(DigatronIndustrie-ElektronikGmbH) 迪卡龙集团总部位于德国亚琛市,是国际领先的电池检测系统和化成系统的开发生产厂商一。主要研发、生产各类电池检测系统,同时也为其他种类的电能存储设备如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提供高动态测试和负载模拟系统。 (4)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可科技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国内一集销售、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锂电池化成分容成套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商,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各类电池充放电设备、测试设备。 (5)珠海泰坦新动力(300152)电子有限公司 泰坦新动力总部位于珠海,是一专业研发、制造能量回收型化成、分容、分选及自动化仓储物流,各类电芯及模组测试设备的企业,为上市公司无锡先导智能(300450)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子公司。 (四)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业务概述 公司主要业务包含设备及产品销售、检测服务等形式。公司可提供锂电池从研发到应用的全方位测试产品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电芯检测、模组检测、电池组充放电测试、电池模组及电池组电芯电压温度监测、电池组低压绝缘测试、电池组BMS自动测试、电池模组、电池组EOL测试及工况模拟测试系统等多种测试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产品逐渐开始向市场推广,搭载公司产品的光储充检超充站正在多地开展建设,站点融合“储能+快充”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对电网的功率波动冲击并充分享受峰谷电价差带来的额外收益,有望在新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更好发展,为构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后服务市场提供助力。 公司发挥自身检测技术优势,通过子公司向下游锂电池企业开展检测服务,在提高公司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核心客户粘性使公司由传统的单一设备销售向销售及服务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转型,公司将由传统的设备销售型企业转型升级为集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企业。 (五)业绩驱动因素 1、政策环境与行业发展因素 公司所处的新能源行业和储能行业在政策推动和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新能源行业经过多年以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整体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电动化进程的重要组成,并带动了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同步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产业优势。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新销售量达到新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成为销售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全面电动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助力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同期欧洲新能源市场也显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而美国作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一表现出极强的发展潜力,全球电动化趋势已经成型。 在国碳中和战略目标下,随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规划的逐渐明晰,一方面能源生产领域不断提高风、光等新能源占比,逐步减低化石能源比例;另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消耗终端将向电动化及智能化转型,实现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储能可以同时从新型电力体系的供、需两方面提供支撑,其重要性被提高到战略层面。2022年2月,国发改委、国能源局颁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频获政策支持,2023年1月30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函〔2023〕23号)提出了“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推广数量(标准)比例力争达到1:1”的目标。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2、产品力和研发优势因素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通过多年在锂电池检测领域的深耕与积累,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计已经拥有授权专利536项(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407项,外观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67项。公司保持在技术研发及创新方面的高强度投入,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9,079.7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9.92%。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达到805人。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的技术革新与升级换代,公司研发出的产品性能突出、品质卓越,广获市场好评。 公司积极参与多项国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辆分标委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锂离子电池制造成套装备标准工作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参与起草了4项锂电池检测相关国标准并已发布实施。公司积极参与国相关课题研发,包括国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重点专项“动力电池系统智能制造与集成应用”所属课题“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应用”、国重点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与评价技术”项目子课题“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精准评价技术”的研究。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凭借“新能源能源动力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这一项目,荣获国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公司先后入选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优势产品和技术企业、福建省工业现有龙头企业,并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子公司星云检测被评为2023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瞪羚企业)。2023年3月,公司“兆瓦级高电压储能变流器”入选工信部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产品名单,为公司储能产品在电力领域的推广打下了基础。报告期内星云电压内阻测试系统正式发布,开辟了从多品类“专用型”电池检测设备向“通用型”仪器仪表产品研发生产延伸的业务发展路径,可支持电池设备、电子产品的在线监控、工程验收、型式试验、带载测试等功能场景,标志公司业务迈入高精度标准化仪表领域。 3、营销和服务因素 公司秉承“成就客户至诚守信/专注创新以人为本/团结奋斗协作共享”的经营理念,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公司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投入生产运营后的持续性技术跟踪服务,将设备技术升级与客户的需求更新紧密联系,通过后续的增值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肯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营销网络战略布局上,公司已在北京、深圳、四川、昆山、西安、天津、东莞、宁德等地设立分、子公司,充分利用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的区域优势、高端人力源优势,进行产品开发升级和市场推广;同时公司也积极开展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逐步完善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大海外产品营销及服务力度,提升国际市场的市场参与度,丰富公司境外销售渠道和客户源,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结构、人才体系、客户源等方面保持了持续的竞争优势。 1、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及构建产学研团队,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司开展全国研发网络布局,现已搭建了包含“一个实验室(未来科技创新实验室)、两大研究院(福州研究院和北京研究院)、三大验证平台(中小功率设备测试验证中心、动力电池自动化测试验证中心、1MW储能系统测试验证中心)、四大研发中心(福州研发中心、昆山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东莞研发中心)”的研发网络,可为公司的持续研发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公司研发实力得到国有关部门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国企业技术中心、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3年4月,国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公司长期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健全技术储备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结果,标志着公司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平台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将有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迈上更高层次。 2、丰富齐全的产品系列 公司产品线丰富齐全,覆盖锂电池、锂电池检测服务、储能及充电桩等业务领域。公司系列产品性能突出,稳定可靠,锂电池检测相关设备目前已经形成了进口替代。公司可提供锂电池从研发到应用的全方位测试产品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电芯检测、模组检测、电池组充放电测试、电池模组及电池组电芯电压温度监测、电池组低压绝缘测试、电池组BMS自动测试、电池模组、电池组EOL测试及工况模拟测试系统等多种测试设备。 为了响应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公司在储能、充电桩等业务领域推出了星云系列储能变流器(PCS)、星云系列直流充电桩、星云共享用充电桩等产品并已逐渐推广销售。星云储能变流器(PCS)系列产品可控制储能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主要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风光电站、输配电站、工商业储能及分布式微网储能、储充电站等领域。在电网削峰填谷、平滑电能波动、能量回收利用、后备电源、新能源发电等场合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对电网电压频率主动支撑,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凭借储能产品在应用中出色的表现,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公司获得“2023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PCS供应商奖”。 星云充电桩系列产品运用直流快充技术,可根据辆实际需求,智能调整充电输出功率,既可以满足小型乘用的充电需求,又可满足大型客运高电压的充电需求。通过智能控制功率输出,按需开启功率模块,可将充电效率提高25%以上,电流转换率更高,能耗更低,更好满足未来充电站高效运营的需求。 公司凭借在锂电池检测、储能、充电桩等产品研发过程中累积的深厚技术底蕴,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并推广“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整体解决方案。“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作为城市分布式储能的一种形态,集新能源消纳、储能、新能源充电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主在进行快充时,通过储能电池的使用有助于削峰填谷、调频调峰、新能源发电消纳、电力扩容,可以有效缓解大功率快充给电网带来的冲击,保障电网的稳定与安全。“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最高支持1000V电压,可以支持未来新能源800V及更高电压平台型的推广应用,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成为现实。 3、奋斗创新的人才团队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奋斗者文化。公司在研发体系提倡工匠精神,核心技术人员和研发管理人员长期从事锂电池检测、电力电子、储能等领域的工作,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市场方向和技术路线判断上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达到805人。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具有研发能力强、研发效率高、技术前瞻性强特点,熟练掌握了锂电池检测、电力电子、自动化等行业领先技术。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引进,公司拥有多名深工程技术专,具有丰富的锂电池测试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经验。 公司建立了涵盖研发、管理、生产、后勤各个领域的人才团队,人才结构搭配合理。公司实施的“星火计划”人才培养机制,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2023年公司精密仪器产品研发部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代表着公司推行的工匠精神、奋斗者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断的践行和发扬。 4、稳定持续的客户合作关系 公司在锂电池检测设备行业深耕多年,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在长期业务发展过程中,凭借技术、产品及服务优势建立了稳定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客户群,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品牌和信誉。目前公司的客户覆盖了: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海辰、亿纬、孚能、蜂巢、欣旺达(300207)、赣锋、星恒、冠宇、清陶、捷威等锂电池厂;上集团(600104)、一集团、广集团、赛力斯(601127)、吉利、长安、蔚来、理想、小米等新能源厂;华为、国电网、上海电气(601727)、思客琦、派能科技、正浩创新、阿特斯、立精密(002475)等行业知名企业以及中国工程研究院、中国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业工程有限公司、中研检验中心(武汉)、中国北方辆研究所、苏试试验(300416)集团、重庆检测认证集团、广州广电计量(002967)检测集团等知名检测及研究机构。这些客户具有品牌知名度高、金实力强的特点,其需求能引导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持续的服务,公司能深刻理解客户的行为和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公司与客户间的粘性,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 公司的业务规模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下游行业波动的影响。公司属于制造行业,与下游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新能源及其相关制造行业在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或者上述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发生显著变化,都将对锂电池及其设备制造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下游缩小投规模,削减设备采购,将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充分解读国政策,将根据宏观经济和下游市场情况适时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规模效应增强公司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以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公司2023年6月末、2022年末、2021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1,346.46万元、60,039.18万元、30,393.71万元,应收账款净额占流动产的比例分别为39.51%、34.81%、23.23%。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采取相应的销售政策,降低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同时将销售回款情况纳入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督促销售人员加强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同时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补充流动金,缓解公司营运压力。 3、税收优惠政策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司于2020年12月01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取得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为GR202035000405),有效期三年。在优惠期内,公司可享受国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即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和国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和《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若未来公司不再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或者政策发生不利变化,税率的提高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该等税收优惠属于行业普遍情况,公司将积极争取和保持。 4、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 公司属于制造业,产品原材料成本如受到国际形势、供应链波动等影响出现波动,将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出现波动。应对措施:公司将采取多方面措施应对风险,一方面通过自身工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和下游加强沟通,合理传到成本压力,同时加强成本管理和供应链建设,通过公司规模化效应带动成本波动的平缓。 5、竞争导致的市场风险 公司所处的锂电池设备行业及储能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与同行业竞争过程中,公司依靠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性能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优势取得了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若行业竞争加剧将导致公司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将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建立健全快速的产业政策分析和监测机制,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将加强研发和成本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提升业绩,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通过产品性能提高客户认可度,实现多元化、差异化优势。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超级路亚四川站 吉利雷达户外「超来电」,
- 蔚揽 全部在售 2021款 2018款 2017款 2016款,成都蔚揽降价促销 购车优惠高达3.50万
- 造型更新潮、智能再进阶,吉利缤越L将于11月上市,
- 交付破3万,吉利银河E5对比元PLUS,销量密码何在?
- 途观L 全部在售 2024款 2023款 2022款 2021款 2020款 2019款,2024年9月份途观L销量16020台, 同比下降7.19%
- 经销商力挺哪吒汽车:哪吒好车不贵,创业不易
- “增”的阿维塔12要来了,更有神秘敞篷车现身,或将25万起,
- 比亚迪被曝向员工发利润奖 公司去年员工流失率仅2.97%!
- 雷克萨斯LX欧规版 全部在售 2023款 2019款,成都雷克萨斯LX欧规版平价销售155万起
- 惊艳首秀 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全球亮相
- 捷豹XFL 全部在售 2024款 2023款 2022款 2021款 2020款 2019款,成都捷豹XFL最高降14.79万 最低仅售27.80万
- 11万元能买到的第十一代索纳塔,值得入手吗?
- 风景G9 全部在售 2024款 2023款 2022款 2021款 2020款 2019款,成都风景G9降0.50万 最低仅售10.95万
- 吉利星愿,以独特设计和配色打动年轻用户
- 福特F-150美版 全部在售 2024款 2023款 2022款 2020款,福特F-150美版新款让利直降36.8万 最低58万
- 驾驭X70PLUS,尽享自驾乐趣,轻松应对城市通勤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