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弃“车”,小鹏保“帅”

团购新车 2023-06-20 俯视越野 56836

  对于滴滴来说,造车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一件关乎生死的事。

  对于小鹏而言,造车只是基本,智驾则关乎小鹏有没有未来。

  8月28日,在小鹏汽车过完9岁生日的第六天,给自己置办了一份迟来的生日礼物。当天一早,小鹏汽车与滴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此举意味着滴滴正式放弃造车,接手人则是小鹏汽车。外界不禁好奇,网约车巨头滴滴为何要放弃造车,而专注于智能化的小鹏汽车又为何愿意接手?

  这一切,还要从滴滴官宣不造车那天说起。

1   滴滴从造车到弃“车”

  2018年4月24日,在北京国贸万豪酒店的宴会厅里,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组了一个局,包括王传福、徐留平、李斌、李想等在内的中国汽车圈一半的掌舵人聚集于此。

  “滴滴不造车,滴滴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滴滴不会去拥有一千万甚至五千万或者更多的汽车。”彼时的程维站在台上,对台下的大佬们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了让所有分散的力量形成“洪流”,程维还给所有人画了一个大饼:未来十年,滴滴将在全球范围内服务20亿用户,满足用户50%的出行需求,并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在大佬们看来,这可是新能源汽车的饕餮盛宴。但凡分得十分之一,那也是上百万辆的单子。

  最先吃到饼的则是运气一向不错的王传福。2020年11月16日晚,在北京凤凰中心,滴滴出行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是一款为滴滴“量身定做”的车型,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D1是首家由出行平台主导推出的全新车型。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滴滴涉足“造车”的开始。

  很多事情一旦有了开始,就很难再停下来。2021年3月30日,就在程维官宣不造车的三年后,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高调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同一时刻,滴滴出行副总裁、D1首席产品官杨峻发布微博:“同一天,同一个梦想,你高调官宣,我低调启航。24个月后见”。

  同样巧合的是,小米集团此前也多次辟谣造车传闻,甚至明确表示,“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然而,事实不断证明,商人的嘴,骗人的鬼。目前唯一仍遵守不造车承诺的也就只有任正非了,并且在今年007号文件到期后,又续了5年。

  在微博上含蓄官宣后,滴滴造车的秘密行动已经浮出了水面。媒体称,滴滴的造车业务在内部被称为“达芬奇,”杨峻则是滴滴造车直接的负责人。随后,滴滴造车就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在圈内高薪挖人。据悉,“达芬奇”项目位于北京顺义,员工规模一度高达1700人,其造车野心可窥一斑。

  就在滴滴造车低调起航的时候,滴滴上市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官宣造车3个月后的6月30日,滴滴赴美上市,整个上市过程仅用了20天。7月1日正式开始交易,开盘价18美元,盘中市值一度超过800亿美元。滴滴招股书中显示: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比例21.5%),第二大股东是美国优步(持股比例12.8%)。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次上市却是滴滴转折的开始。就在上市后的第三天,滴滴出行APP被下架。下架原因是: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国家网信办称,滴滴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滴滴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虽然受此影响,滴滴进入了蛰伏期,整个公司也降低了曝光度,但滴滴的造车计划仍在推进。次年3月份,有媒体从相关渠道获悉,滴滴自主研发的首款产品可能为一款纯电紧凑型车,售价在15万元左右,将于2023年6月份交付首批车型。此外,针对造车资质以及生产工厂等问题,滴滴或将通过收购位于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工厂来解决。

  然而,如今离网传的交付日期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人们仍没等来滴滴的车款车,甚至连影子都看不到。等来的是“小鹏汽车与滴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的消息。

  至此,滴滴正式弃“车”。

2   小鹏智驾找到“救命粮”

  当滴滴受困于资质等原因放弃造车的时候,小鹏则成了恰如其分的接手人。

  在关于本次收购的媒体沟通会上,何小鹏坦言,这次交易达成后,小鹏获得的资产成为“MONA”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小鹏的第二品牌。这个品牌承担的是小鹏“科技普惠、智能平权”的愿景,“MONA”要做到的是能够在15万级别的纯电动车型上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标配小鹏的XNGP。

  为什么小鹏要接手滴滴的造车业务?答案之一就藏在何小鹏的这段话里。

  被誉为智驾帅才的前小鹏智驾1号位吴新宙在离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除非还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现有的技术架构已经可以支撑小鹏汽车迈向L3、L4阶段。这背后,对于高质量数据(车型销量和里程累计)的要求已经超过了技术本身。

  何小鹏和吴新宙的话放在一起,答案不言自明。与其说何小鹏买的是滴滴的造车业务,不如说他买下的是无可限量的数据,是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粮食。

  当前,智能驾驶已经进入了大模型时代,深度学习成为智驾进化的有效路径。众所周知,深度学习三座大山,算法、算力和数据。相对来说,小鹏汽车的智驾算法在吴新宙的带领下,已经是业内首屈一指的存在。至于算力,那也不是问题,在官宣与滴滴合作的4天前,何小鹏还晒了与黄仁勋、吴新宙的合影,有英伟达加持,算力绝对可以做到同行业的天花板。

  现在唯一的短板就是数据,这也是最难克服的短板。而数据跟车型销量及行驶里程强相关。2022年,哪吒、理想、蔚来拿下年度新势力销量前三名,小鹏被挤出三甲。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鹏的销量也不容乐观。虽然下半年靠G6能带来较大的销量提升,但和智驾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特斯拉相比,销量仍然不足。须知,过去十年,特斯拉在全球卖出了超过300万辆车,其中绝大多数搭载了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通过影子模式,特斯拉收集了数十亿英里的路况和驾驶数据。

  目前,小鹏的XNGP主要搭载在G9和G6两款车型上,但G9的销量仍然很低,G6也处在产能爬坡阶段。如果特斯拉FSD近年正式入华,那在智驾数据上,对小鹏几乎是碾压性的存在。再加上被华为智驾赋能的车企不断涌现,小鹏智驾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随时都感受着威胁。

  毫无疑问,“智驾”就是小鹏汽车的“帅”。如果失去了智驾上的领先能力,小鹏汽车便会失去未来。

  很显然,何小鹏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为了弥补数据上的不足,与滴滴合作无疑是最及时的选择。从车型销量看,15万级别的汽车是市场销量最大的价格区间,再加上有小鹏XNGP的加持,胜算又加了一分。从行驶里程看,网约车的行驶时间和里程更是超出家用车几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将更廉价的获得其梦寐以求的优质数据,让其智能驾驶加速进化。进而可以与特斯拉、华为等一众智驾玩家正面硬刚。

  对于和滴滴的战略合作,何小鹏的开心溢于言表。他说与滴滴的合作车型是一款完成度非常高的产品,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保守预计年销量可达到10万辆。

  如果真如何小鹏预计,那意味着MONA的月销量近万,这和小鹏汽车当前的月销量几乎相当。毫不夸张地说,接手滴滴造车业务,小鹏将再造一个小鹏。

  既可以解决数据的饥渴,又可以抢占下沉市场。这就不难理解,现在的何小鹏为何甘愿打脸两年前的何小鹏。

  要知道,就在两年前,何小鹏还信誓旦旦地说,“15万元是智能电动车的分水岭,15万元以下,不可能把智能汽车做到高智能辅助驾驶。”而两年后的今天,何小鹏则在财报会上骄傲地表示,“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从当初的造不了,到如今的可以造。这一幕像极了当初口口声声“不造车”的程维和小米。果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切说法都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此一时,彼一时”。

3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与小鹏汽车大力宣传此次战略合作相比,滴滴似乎显得格外低调,仅仅是在官博上更新了一条微博,程维和柳青均已超过半年没有发布过任何微博。

  何小鹏一直是一个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晒照片的人,比如在官宣和大众合作的时候,晒的就是他和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的合影;吴新宙离职时,晒的是他与吴新宙的合影;在上海晒的则是他和世界冠军杨扬滑冰的合影。不过这次和滴滴合作,何小鹏仅仅是发了文字,并没有与程维的合影。

  尽管滴滴似乎在低调处理本次合作,但从收益上看,滴滴仍然是获益颇多。首先,此举让滴滴甩掉了造车的重资产包袱,进而专注于自动驾驶的落地。此外,滴滴出行在今年年初获准重新上架,这意味着其数据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出行业务将持续收复失地。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所获收益更加明显。获取智驾数据、提升车型销量、攻占下沉市场……无一不是小鹏汽车迫切想要的。

  巧合的是,8月27日签约的日子正好是3年前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的日子,也是6年前何小鹏全职投入小鹏汽车的日子。用何小鹏的话说,“这次合作代表我们在智能汽车全新一步的开始,既是巧合也是机遇!智能汽车的浪潮即将完全到来”。

  不难想见,滴滴和小鹏都有光明的未来。

滴滴弃“车”,小鹏保“帅”